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材內容質疑

作者:張腰蜜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內容提要】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新的音樂教學理念正逐漸被音樂教師所接受。但現(xiàn)行音樂教材如何適應現(xiàn)代中學生,如何貼近生活實際,如何使教師能操作。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新課程  音樂功能  教材內容

 

 

現(xiàn)在全國上下都在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的理念和現(xiàn)代教學基本相適應,基本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然而作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音樂教師,在經歷兩年的新課程實施后,總感覺現(xiàn)行音樂教材在編排上或多或少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使教者在教學中難以操作。現(xiàn)就音樂教學中對音樂教材的編寫提幾點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        現(xiàn)行音樂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超前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音樂教育應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是通過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類變得文雅和充滿愛心。筆者認為,這是音樂的終極目標,不應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現(xiàn)行目標,音樂教育有長遠目標和超前意識固然很好,而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一切急功近利、不顧現(xiàn)狀的做法會被時間和結果證明這是錯誤的。素質教育喊了多少年?可現(xiàn)在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音樂課把審美功能放在第一位,就相當于還沒解決溫飽問題就要講究小康生活了。所以筆者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正視現(xiàn)實,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教材是最好的見證,因而本人認為現(xiàn)行的教材必須進行修改,使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        現(xiàn)行教材的音樂教育功能有失偏頗

音樂的三大教育體系都告訴我們,學習音樂應該結合人體的動作,運用人體最本質的樂器――人聲,進行和樂,去感受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特別是奧爾夫的音樂教育體系并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做一個傾聽者,更需要學生成為其中的表演者和創(chuàng)造者。新課程標準音樂教育功能定位是審美功能,于是我們的教材也在最大的程度上采用了各種純音樂欣賞,筆者查看了現(xiàn)行小學和中學的教科書,發(fā)現(xiàn)純音樂欣賞曲目占了一大半,外國曲目所占比重甚至超過祖國音樂曲目。無論是柯達伊也好,奧爾夫也好,他們都強調了歌曲的重要性,強調運用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我們一直推崇他們的教育體系,但在編排教材的時候就相違背了體系的中心思想??逻_伊強調學校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間音樂基礎上,簡練、淳樸、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間歌曲是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世界的最好材料,應該以歌唱教學為主要內容,強調合唱對學生的影響,集體完成的音樂作品更可以培養(yǎng)人的合作與協(xié)作的高尚品質。奧爾夫則強調學生不是作為傾聽者而是作為參與者參與到音樂中去,亦奏亦舞,提高學生的音樂敏感和反應能力。因此作為初中的音樂教材,應該立足民族音樂,以歌唱為主,而不是以欣賞為主,強調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感受優(yōu)美的旋律,從而陶冶學生情操。

三、        音樂教材的編排缺乏實用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當今社會,一切都首先跟實用掛鉤,解決了實用后才會去考慮它的美觀,才會去欣賞它的美。音樂教育也是如此,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她的實用價值,其次才是審美價值。音樂的實用性很強,但首先應體現(xiàn)在娛樂上?!皳艄?jié)而歌,踏歌起舞。”這個時候想的不是這樣唱好不好聽,這樣跳好不好看,而是從中感受到愉悅的心情,誰也不會去關注唱得如何,跳得怎樣,從各少數(shù)民族的集體舞看,或者從原始的音樂舞蹈看,人們追求的是一種心情。更有人提出,音樂的起源是源自人性的恐怖,因害怕而唱而跳,相當于我們在黑暗的夜晚回家,用歌聲壯膽。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表明音樂首先是作為一種實用性的產物,可我們現(xiàn)在都把這最基本的作用給拋棄了,甚至連表演都成了個別優(yōu)秀學員的專利,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我們祖宗創(chuàng)造音樂的初衷。我們教給學生的東西,希望學生能夠馬上模仿著并參與表演的,但我們的教育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高深的理論,亦或是復雜的音樂,無論是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還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都是如此。學生要的其實很簡單,他們要實實在在的可以馬上用的,比如歌曲,特別是流行歌曲,他們馬上就可以表演,馬上就可以進行再創(chuàng)作,我們不能提供給他們表演展現(xiàn)的舞臺,但我們連表演的機會也給剝奪了,有誰能在短時期內就演奏那些世界名曲?他們在那些高深的音樂理論面前能做什么?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樂曲在以后的音樂、藝術課程中還是重點欣賞學習曲目。不可否認,現(xiàn)行的音樂教材一改過去那種純“革命歌曲”的編排,增加了一些學生喜愛的現(xiàn)代流行曲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所謂的流行歌曲又將不再流行。這就要求我們現(xiàn)行音樂教材的編排必須與時俱進,要不斷適應變化發(fā)展著的現(xiàn)代中學生,把學生的需要和實用放在首位。

四、        音樂教材的編排缺乏時代感

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的流行音樂。青年人對音樂的追求莫過于流行音樂?,F(xiàn)代初中生也是如此,他們對音樂的偏好一般都表現(xiàn)為熱衷流行音樂,他們熱愛快節(jié)奏、重節(jié)奏、歌詞通俗、模仿容易的流行音樂,這與他們的快速發(fā)育、渴望成長、情緒易波動、青春期躁動、喜歡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生理是分不開的,他們希望有新鮮的不斷變化的音樂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注重音樂的娛樂性更超過音樂的審美性,正象上世紀80年代的學生喜歡霹靂太空舞一樣,現(xiàn)代的青年學生喜歡街舞,民族性很強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更喜歡他們自己的舞曲和舞姿,在這些音樂中,他們會感覺到其樂無窮。這其中有大量的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喜歡用這些近乎瘋狂的肢體語言和歌聲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尋找快感,完全放松自己。新課程標準也告訴我們,音樂教育應當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這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音樂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有別于專業(yè)音樂教育,使每個同學都能從中受益,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顒硬粦搹娗笠恢?,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允許學生只具有普通公民的音樂素質。而現(xiàn)行音樂教材沒有能夠充分考慮這一點,而是從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人才的角度來安排教學內容。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的畢竟是合格的公民,而不是藝術家,我們只要求他們能唱歌、會跳舞就足夠了,能恰當?shù)剡\用肢體語言和歌聲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可以,至于希望學會音樂知識和樂器演奏技能,那應該是比較專業(yè)的藝術學校對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進行的培養(yǎng),而不應當對所有的學生同等要求。

五、        音樂教材的編排與教學條件脫節(jié)

音樂是音響藝術,需要絕對好的音響效果,但現(xiàn)在的學校一般不可能配備非常完善的音響設施,而如果沒有好的音響效果,讓學生欣賞好音樂那只能是丑化音樂,倒不如不用,但是教材上如此眾多的欣賞曲目,又怎能是一個普通的音老師所能應付得了的?有些配套音樂甚至錄制質量就極差,學生對老師通過一般媒體播放出來的音樂沒有多大反應,甚至出現(xiàn)反感,認為是噪音。盡老師在學生欣賞之前就告訴學生某一節(jié)音樂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傾聽過程中細細品位,然而學生仍然是云里霧里地聽著。好音樂必須再三的聆聽,需要有生活相似情感經歷才能感悟音樂,我們的學生只能是囫圇吞棗似的欣賞。教師認為是重要的,往往是學生所不在乎的,不能說我們的學生素質低,而要捫心自問,在音樂的教學上,我們是否在做拔苗助長的事!回過頭想想自己的初中音樂課吧,那時的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要自己成了專家了,就給些專家們喜歡的音樂給孩子們。

 

六、        音樂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與人們現(xiàn)階段的欣賞水平脫節(jié)

社會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呢?學生能夠看到的只有“超級女聲”類的音樂娛樂節(jié)目,我們的家長如果不是為了有藝術特長加分、或為了考藝術學校而學習音樂的各項技能,有誰能真正喜歡音樂教育呢?畢竟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必須是有主課副課之分的。極小部分學生的學習又回到音樂的精英教育了。我們的教材能否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呢?是否有力量跟媒體音樂做抗衡?如果我們的教材還是停留在古典音樂,經典音樂,學生是否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古人的音樂那都是在士大夫以上的階層消遣和尋找知音用的,音樂真的是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的。所謂曲高和寡,我們的音樂教材內容已經到了陽春白雪,又豈是我們的學生這些下里巴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東北的“二人轉”能夠開展得如此如火如荼,是跟它的社會基礎分不開,在廣聞樂見的基礎上,經過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喜愛程度大大提高;西歐各國觀眾喜歡貝多芬、莫扎特,跟他人民的素質修養(yǎng)文化水平及人民的社會基礎也是大有關系的。我國的小城鎮(zhèn)文化總體素質不高,絕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去觀看各種方式的演出,特別是大劇院的高水平演出,一個是經濟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卻在于文化素質修養(yǎng)的低下。現(xiàn)行的音樂教材內容很多都是超出了學生所處的社會地位。要知道,只有去過演出現(xiàn)場的人才會真正喜歡到愛上到投入高雅音樂的。

總之,新課程的推行是確實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我們的音樂教材不能僅僅滿足于精美的裝幀和配有大量的多媒體課件,而應該從教材內容上去進行挖掘,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去安排教學形式。讓我們這些鄉(xiāng)鎮(zhèn)音老師易于操作。也讓學生在音樂課中真正學到知識。

 

 

 

參考書籍:

一、新課程教材(小學、初中)

二、《音樂課程標準

三、《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四、《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

五、《音樂心理學》

六、網上論文《奧爾夫教學法心得(一、二、三、四)》

七、網上論文《音樂起源于“恐怖”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