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學校的班級器樂合奏教學與訓練
長沙市井灣子中學 李 群
關 鍵 詞:薄弱學校 班級 器樂教學
內(nèi)容摘要:無論條件多艱苦,但音樂教師在藝術上的追求不能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降低,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合奏意識”、“和聲意識”,讓他們在多聲部音樂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逐漸形成音樂的多聲思維與聽覺習慣,為未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音樂愛好者與觀眾群體,這也是我們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性質(zhì)、對象與任務。
在中小學進行班級器樂教學與演奏,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個較大、較難、較新的課題。雖然器樂教學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在一些薄弱學校開展器樂教學卻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因為不僅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還會在訓練中遇到很多困難和一些常見的問題。以下就薄弱學校開展器樂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如何針對這些現(xiàn)狀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教學、訓練,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粗淺認識和經(jīng)驗。
一、器樂教學與訓練中的不利因素
1.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經(jīng)費嚴重不足、教學條件和設施簡陋、地理位置偏僻;師資力量薄弱,音、體、美老師奇缺,專職音樂教師、器樂老師更是嚴重缺乏,生源素質(zhì)差,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教育教學觀念落后
長期以來, 由于“應試教育”的禁錮和影響,音樂教育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實;學校一貫把各門課程分為主課和副課,在遇到調(diào)整課時,首先是滿足主課的需要,其他所謂的副課只能作出犧牲。這也同時對學生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學生也一樣把音樂課當成副課,認為學不學無所謂。
3.單一的教學模式
沿襲了“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使得器樂教學在薄弱學校的音樂教學中倍受冷落,受到這種教學模式的主宰,音樂教學缺乏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表現(xiàn)力與參與能力。以至于學生的音樂技能與其他學校中小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的學校生活枯燥,校園文化生活單調(diào)乏味。此外,學生也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學校的孩子進行比較,
4.家長認識存在誤區(qū)
受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局限和家長素質(zhì)的制約,家長大多只要求小孩能把書讀好、把成績搞上去就可以,沒有閑錢來給小孩買器樂,甚至認為花太多時間在這些課上,會影響學習。
二、如何轉(zhuǎn)換不利因素,有效開展教學與訓練
1.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更新音樂教育觀念
一些與教育相關的文化部門要了解學校器樂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給予適當?shù)闹С趾蛶椭?,加大器樂教學的投入;抓好師資培訓、音樂教師應有責任感,給學生講解學習器樂的重要性,動員學生購買口琴、豎笛、口風琴等簡易樂器;整合資源,切實完善和落實支教援教工程和制度,并切實提高教師的待遇,提高辦學條件。
2.提高器樂教學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今世界上已被公認為最先進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法,如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都將器樂教學作為重要內(nèi)容,認為器樂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應與唱歌、鑒賞、創(chuàng)造等教學內(nèi)容密切結(jié)合。課堂樂器應易學易奏,便于集體教學使用??梢虻刂埔诉x擇學習本地區(qū),本民族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樂器。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制樂器?!痹谝魳氛n堂上,如果僅僅是教師教,學生跟著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當教師用器樂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會陡增。
3.音樂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
薄弱學校的音樂資源雖受很多因素的制約,但還是有極少數(shù)家庭條件好、家長素質(zhì)高的學生是音樂特長生,甚至還有個別學器樂的,我們音樂教師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這種現(xiàn)有資源。充分施展其個人特長;班上樂器少,配器就簡單一點,由老師親自擔任伴奏;班上樂器多,配器就復雜一點,老師只擔任指揮。
4.開發(fā)新資源
現(xiàn)有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但也要努力開發(fā)新資源,即培養(yǎng)那些絕大部分沒有受過樂器專業(yè)訓練的普通學生,這是器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課程標準》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要培養(yǎng)普通學生學會器樂演奏,首要的是選擇樂器,要選擇價格低廉、簡單易學、攜帶方便、便于集體教學的樂器,適合這些條件的有“豎笛”、“口琴”和“口風琴”等。次要的是選擇樂曲,要選擇那些旋律優(yōu)美、學生耳熟能詳、易學易記的曲子。有一種錯誤傾向要避免,即“專業(yè)化”傾向?!皩I(yè)化”傾向有兩種,一是“樂器專業(yè)化”,即選擇專業(yè)化程度很高的樂器;二是“樂曲專業(yè)化”,即選擇專業(yè)化程度很高的樂曲。造成這種錯誤傾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所謂“正規(guī)”觀念,認為豎笛等不是“正規(guī)樂器”,不“入流”;二是盲目攀比、“拔高”的風氣,認為學樂器就要學最好的、最貴的,學樂曲就要學最長的、最難的。其實,古人早說過“君子不器”,樂器雖有貴賤,但它只是演奏音樂的工具;樂曲雖有難易,但它只是記錄音樂的載體。重要的不是器物,而是音樂本身,是學生在演奏音樂的過程中身心的娛悅、情感的釋放和人格的升華,是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重在參與的現(xiàn)代意識和善于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這也是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
5.和聲織體的編配與要求
我們的班級演奏,決不能搞成大齊奏,而應是真正的合奏。而合奏也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配上幾個與旋律的節(jié)奏形態(tài)相同的和音”那樣簡單。完整的合奏至少要有三至四個節(jié)奏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獨立聲部,它包括“旋律、副旋律、和聲、低音”,它們共同組成了合奏的和聲織體。根據(jù)需要,還可以加上打擊樂等聲部。雖然我們條件艱苦,但音樂教師在藝術上的追求不能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降低,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合奏意識”、“和聲意識”,讓他們在多聲部音樂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逐漸形成音樂的多聲思維與聽覺習慣,為未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音樂愛好者與觀眾群體,這也是我們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性質(zhì)、對象與任務。
6.樂器音色的調(diào)配與處理
是不是有了幾個聲部的合奏,就和諧、好聽了呢?不一定。這不光取決于教師和聲編配水平的高低,更與主奏樂器-口琴、口風琴或豎笛有關。口琴音色雖好但不能轉(zhuǎn)調(diào);口風琴因只有“簧片振動”而聲音比較“粘”。但它們都音色柔和,適宜于合奏。豎笛就不同了,它雖有許多優(yōu)點,但也有吹奏起來不易控制、容易發(fā)出“馳振聲”(即“假聲”)與“嘯叫聲”,音質(zhì)不太好,音色“不靠”(不統(tǒng)一),且與其它樂器也不易“融合”的天生缺陷與不足,更何況吹奏豎笛的都是絕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普通學生,那聲音之嘈雜難聽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學會用氣息控制,吹出樂句來(不要一個音一個音地吹),并學會有感情地、輕柔地吹奏;其次是只吹中、低音區(qū)和少數(shù)幾個高音,避免容易發(fā)出“嘯叫”的幾個最高音;再其次是運用和聲與樂隊配器的技巧,如用蒙朧的圓號音色(電子琴模擬)去“黏合”那些相互“不靠”的音色,用柔和的弦樂音色(電子琴模擬)去“沖淡”那些相互“沖突”的音色,用和聲使樂曲更加豐滿,用低音使樂隊更有厚度,用琶音使合奏更添靈動。
7.樂曲曲譜的選擇與裁剪
如果是一般的課堂教學,對樂曲的選材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好聽、易學,在難度上有循序漸進的“連續(xù)性”,對合奏訓練有一定的“針對性”,能擴大學習的普及面,提高演奏水平,方便老師教學就行。如果是參加教學班演奏比賽,樂曲選材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了,難度就要相對大一些,還要對曲譜進行一番處理和裁剪。例如:這次參加雨花區(qū)班級器樂比賽,我們選擇了兩首風格不一、難易程度不同的樂曲,一首是抒情優(yōu)美、帶有湖南本土特色的《瀏陽河》,一首是輕快活潑、難度稍大的莫扎特名曲《小快板》,曲譜選定后,然后選擇了適宜于合奏的樂器-口風琴,并分別對兩首樂曲進行了和聲編配、裁剪和藝術處理,把難度大的部分交給音樂感受好的或?qū)W過音樂特長的學生(長笛)去演奏,普通學生只演奏較容易的部分,或吹幾組固定音型為主旋律伴奏,還對《小快板》主旋律譜進行了“化簡”,即只吹強拍或強位上的“骨干音”,省略那些重復的、復雜的旋律等等。
8.樂隊演奏的統(tǒng)一與變化
班級樂隊的演奏應該保持兩個基本的“統(tǒng)一”:樂曲調(diào)性的統(tǒng)一和演奏形式的統(tǒng)一,即一首樂曲基本統(tǒng)一在“主調(diào)”的調(diào)性上,演奏基本統(tǒng)一在“合奏”的形式上,但在統(tǒng)一的基礎上又應有一定的“變化。還有其它一些技術問題,諸如演奏的力度、速度、表情的處理等,都是”因人而異“、”因曲而異“的。比賽雖已臨近,師生們都在努力認真的訓練著,但他們確沒有了剛開始時的緊張和擔心,完全沉醉在合奏與表現(xiàn)的快樂之中。
在班級器樂教學與訓練中,無論你是什么學校的音樂教師,都要以高度的敬業(yè)精神與良好的專業(yè)素質(zhì)為學生進行成功的演奏提供保障,這是最重要的,也是音樂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前面所談各點都與此有關聯(lián)。音樂教師不僅要練好”吹、拉、彈、唱“的基本功,還要學習一些作曲、和聲與樂隊配器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才能真正滿足工作的需要;在開展班級器樂演奏的活動中,音樂教師不僅是一名組織者、指揮者,同時還應該是一個普通的演奏者,他應該完全融入到學生之中去,參與他們的演奏,分享他們的快樂。這樣我們的器樂教學才不會薄弱。
參考文獻
1.器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2.中國音樂教育文章:青島市”器樂進課堂“掠影、口風琴初級教學的實踐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