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聆聽有效性的一點思考
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 鏡湖校區(qū) 何靈靈
摘要: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本文就如何在聆聽過程中體現(xiàn)有效性進行了闡述,并結合歌唱教學和欣賞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聆聽 有效性 歌唱教學 欣賞教學
音樂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看不見,摸不著,但聽的到。《新課標》指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活動,是我們音樂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問題。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美國教育家艾倫、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痹?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教學中,最中心的莫過于聆聽了,聆聽音樂是一切的基礎,只有通過不斷地聆聽,才能真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該把聆聽音樂作為基礎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什么是聆聽
“聽”指的是用耳朵接受聲音,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榜雎牎敝傅氖羌芯φJ真的地聽,不光是生理的,更是一種心理的活動。筆者認為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用耳接受了聲音,而后者則是用心接受了音樂,也可以說是被動接受與主動接受的關系。
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在學生聽完一遍音樂后問學生的感受,大多數(shù)學生們都沉默不語,再問一遍,才會得到少數(shù)學生的回答:熱烈、歡快、悲傷等等,然后教師再把“標準答案”告知學生,這樣一個音樂作品就欣賞完了。教師認為這樣就已經達成教學目標了,其實僅僅是一遍的“聽”根本談不上是“聆聽”,學生只是聽過了,這種“聽”不能稱之為“聆聽”。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聆聽”和“有效聆聽”呢?
(二)什么是有效聆聽
所謂有效,是指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通俗的說就是有效果的。聯(lián)系到音樂教學中的有效聆聽,是指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產生的情感上的共鳴、體驗蘊含于音響效果中的藝術美,從審美的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
當學生被動的用耳聽音樂,他只是聽過了,并不一定聽懂了,當學生用心聆聽音樂,讓音樂融入心靈,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這正體現(xiàn)了聆聽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聆聽”、“用心聆聽”、“有效聆聽”,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聆聽有效性的一點思考。
二、在教學中怎樣體現(xiàn)聆聽的有效性
聆聽應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包括歌唱中的聆聽,欣賞中的聆聽等,聆聽的有效性也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Knowledge/s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歌唱教學中的有效聆聽
人人都會唱歌,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歌唱教學中除了唱,聆聽也是很重要。
1、學唱之前,充分聆聽
學唱新歌,聆聽是第一步,老師要讓學生完整聆聽新歌,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聽音響,也可以聽老師范唱。至于聽的次數(shù),可以根據(jù)歌曲的難易度和學生的接受情況來做靈活的調整,但不能是單純機械的重復聽,必須在聽的過程中注重聆聽的有效性,提出明確的聆聽目標,為學唱歌曲做好準備。
如在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時,我沒有急著讓學生馬上來唱這首他們非常熟悉的歌曲,而是在學唱前讓學生一共聆聽了三遍,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聆聽要求,第一遍:歌曲的內容是什么?第二遍:歌曲的節(jié)奏和速度有什么特點?第三遍:歌曲的情緒?聽完這三遍,再讓學生進行演唱,效果非常好,學生不但注意到了歌曲中“四拍子長音”等容易唱錯的節(jié)奏,而且唱的非常富有情感。
2、學唱之中,比較聆聽
在學唱過程中,聆聽往往被忽略,教師認為學唱就是要一遍又一遍的唱,集體唱完分小組唱,女生唱完男生唱,結果呢,事與愿違,歌曲唱的還是不盡如人意,原因是什么,不是學生唱不好,而是他們沒有學會聆聽,因此教師要在學唱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聆聽。
學唱中的聆聽,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聽,可以根據(jù)需要有選擇的重點聆聽某個樂句的節(jié)奏問題或某個音的音準問題等。如在學唱歌曲《桑塔露琪亞》時,歌譜中有兩處“#”記號,如果只單純告訴學生“#”記號是“升高半音”的意思,是非常抽象的。這個時候,我就讓學生靜心來聽,用鋼琴彈奏“4”音和“#4”音,讓學生用耳朵感受“#”的音高距離,再彈奏樂句“#45 i”和“45 i”來感受有“#”和沒有“#”的音色差別。
另外,初中階段學唱歌曲中,有不少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學生在學唱時總感覺到有一定的難度。有時候分聲部演唱已經非常好了,可總是合作不起來,這時候,教師因當把注意力放在引導學生聆聽上,引導學生聽伴奏音樂、聽對方聲部的演唱、聽自己的聲部等。
3、歌唱之后,深入聆聽
歌曲唱會了,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嗎?如何把歌曲變成自己的聲音,體會作品的情緒情感,才真正實現(xiàn)了作品的審美價值。教師應當在學生唱會歌曲之后,引導學生聆聽,啟發(fā)學生用恰當?shù)难莩问?、情感來表現(xiàn)歌曲。
如在學唱歌曲《游擊隊歌》后,學生已能夠準確演唱這首歌曲,我就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錄音范唱,讓學生將范唱與自己的演唱相比較,范唱用了怎樣的力度、音量、情感來表現(xiàn)歌曲?是否恰當?游擊健兒英勇、機智的形象應該用怎樣的演唱來表現(xiàn)?引導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恰當?shù)难莩问絹肀憩F(xiàn)歌曲,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獨具個性的情感表達。
?。ǘ┬蕾p教學中的有效聆聽
新課標指出:在欣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聆聽,積極參與聽覺體驗,是音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聆聽呢?
1、創(chuàng)設情景,興趣聆聽
中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單一的聽覺感受不易激發(fā)學生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借助圖形、音響、文字、動畫、多媒體課件等,創(chuàng)設一種合適的情境,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變“要我聽”為“我要聽”。
如欣賞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作品《藍色多瑙河》前,我出示了藍色多瑙河岸美麗風景的ppt,飽含深情的朗誦了卡爾貝克一首描寫藍色多瑙河的詩歌“多愁善感的你,溫柔而美麗,似礦坑中閃光的黃金,真理在此孕育。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睘閷W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想要探究音樂的興趣。
2、學唱主題,重點聆聽。
主題旋律是一部音樂的核心,音樂的發(fā)展、變化都與主題息息相關。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懂得聆聽、學會聆聽,學唱主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尤其是較大型的器樂曲,熟悉了主題才能夠感受到主題的發(fā)展和變化。在欣賞作品之前,先學唱主題,就等于找到了欣賞的向導,當學生在生疏的樂曲中聽到熟悉的主題,馬上就會覺得親近起來,就會更專注的聽了。
如在欣賞交響詩作品《嘎達梅林》前,我先讓學生欣賞并學唱了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通過學唱,學生了解了嘎達梅林的英雄故事,并熟悉了作品的主題音樂,我再讓學生完整的聆聽交響詩作品《嘎達梅林》,學生聽得非常投入,隨著主題音樂的變化,仿佛也正感受著噶達梅林悲壯的一生。
3、抓住特點,比較聆聽
任何音樂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jié)拍、節(jié)奏、音色、音高等,各個要素都有不同的意義,每首曲子由于重點要素的不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特點、抓住音樂要素引導學生聆聽。同時,可以運用比較聆聽的方法,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音色、織體、風格進行聽辨,達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鑒賞能力。
如在欣賞美國作曲家安得森作品《藍色的探戈》時,我讓學生分別聆聽了音樂中的A主題和B主題,鼓勵他們跟著音樂打節(jié)奏,感受兩段探戈節(jié)奏的不同風格,歐洲風格的探戈節(jié)奏比較輕快、活潑,富有動感;而拉丁美洲風格的探戈節(jié)奏則顯得更優(yōu)雅、舒展。再讓學生自己總結探戈節(jié)奏的特點,以此加深對《藍色的探戈》的理解。
4、創(chuàng)造活動,深度聆聽
在對音樂進行一定量的聆聽積累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音樂要素將聆聽活動和創(chuàng)造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聆聽中,展開想象,理解音樂作品,鼓勵學生進行詞、曲、表演和創(chuàng)作,從而達到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
如在欣賞南非鼓樂《戰(zhàn)士的舞蹈》后,我先指導學生學跳南非風格基本舞步,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表現(xiàn)心中的非洲歡慶場面,最后學生分組展示,他們隨著音樂,用鼓作為伴奏,和著節(jié)拍和韻律進行舞蹈,并在中間加上鳥叫聲、吶喊聲等,表現(xiàn)出了非洲舞蹈熱情奔放的一面,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學生都對這堂課印象深刻。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認為:“聆聽的習慣和技能的發(fā)展史所有音樂教育的一致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有效聆聽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努力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賞為主”教學理念,為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耳朵”而努力。讓學生學會聆聽,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提高小學音樂課堂聆聽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索》 仲婷婷 《中小學音樂教育》 2011、02
2、《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聆聽活動初探》 雷麗 《讀與寫雜志》 2010、4
3、《淺議音樂鑒賞課中的聆聽與講解》 滕海燕 《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 2010、9
4、《關注音樂要素 尋求有效聆聽》 于巧 《音樂天地》 2010、8
5、《讓聆聽融入心靈 讓參與彰顯快樂》 葛月紅 《兒童音樂》 2009、8
6、《淺析音樂課堂中的有效聆聽》 方敏鴛 《音樂天地》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