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策略初探

作者: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龍集中學 張月 江蘇省淮北中學 劉加建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6-05   點擊:

  隨著課堂教學變革的持續(xù)推進,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已成為趨勢。即,將單元設計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依托單元主題,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對教學資源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整合。筆者基于以上思考,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對構建單元整體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1.直面音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人們常說,新教師通常需要三年時間才能站穩(wěn)講臺,這個“穩(wěn)”字同時也意味著之后容易失去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而中年教師隨著教齡增長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產(chǎn)生以下課堂教學問題。

  1.1 “一課一曲”導致學生聆聽面狹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音樂課堂教學的始終。以筆者目前使用的“人音版”初中音樂教科書為例,本套教科書共有六冊,每冊包含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平均5—6首音樂作品??傮w看來,每個學期大致可以聆聽25—30首音樂作品。教師常會選擇一節(jié)課教唱一首歌或一節(jié)課欣賞一首作品的做法,這種“一課一曲”的模式也成為當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切割了單元作品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更無法滿足初中生對音樂作品“面”和“量”的積累。

  1.2 “表層學習”導致學生無認知發(fā)展。“這段音樂的情緒如何?力度是怎樣的?圓舞曲是一種三拍子的舞曲嗎?”諸如此類的教學提問和教學表達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時常可以看到。由于教師的教學停留在表面,使得學生對作品的感知亦浮于表層,對音樂知識、情感、內(nèi)涵、文化均處于無認知的發(fā)展狀態(tài)中,沒能涉及對音樂更深層次的探究。

  1.3 教學無整體規(guī)劃,使知識碎片化??v觀初中音樂教材,大多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編排,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人文主題且歸屬于不同的音樂類別。如果我們將教學設計局限于某一首作品上,或是習慣性地上到哪兒講到哪兒,沒有整體規(guī)劃,那么就會出現(xiàn)音樂知識碎片化現(xiàn)象。

  2.構建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策略

  傳統(tǒng)的“逐課推進”教學模式不僅阻擋了學生前進的步伐,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思維,還羈絆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因此,筆者在實踐中將目光聚焦于單元視角的整體教學上。從課程開發(fā)的立場看,單元是依據(jù)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的要求,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選擇學習材料,并進行結(jié)構化組織的學習單位。單元教學是以“整體”為核心,將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方式進行重新整合,使音樂教學呈現(xiàn)出更為豐滿的狀態(tài)。從課程設計的范疇來看,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

  2.1 單元內(nèi)“微觀”教學。本文中的“微觀”教學是指以教材的教學單元為單位進行的教學,通常在2—3個課時內(nèi)完成一個單元教學任務。“蘇少版”初中音樂教科書的每個單元均以“人文主題”為線索進行作品歸類,這樣的立意給音樂教師樹立“單元意識”提供了最為便捷的教學范式。

  2.1.1 遵循教材編排,參照分配建議。在教師用書中,編者在每個單元都給予了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建議。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歌唱祖國”為例,第一課時為學唱《彩色的中國》;第二課時為學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聆聽《走向復興》;第三課時為復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彩色的中國》,聆聽《多情的土地》《愛我中華》。這樣的教材編排,既避免了“一課一曲”的傳統(tǒng)模式,又有效落實了單元整體教學任務。

  2.1.2 重組教學內(nèi)容,突顯單元主題。倘若教學建議與教師的教學思路出現(xiàn)偏差,可將單元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組,讓單元主題更加突顯。例如,在執(zhí)教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行進之歌”時,為了避免學生因“進行曲”概念中鏗鏘有力、具有號召性的文字性描述,對“進行曲”風格形成片面化的認識,筆者打破以歌唱教學為核心的固定模式,將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為:重點聆聽《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對比聆聽《婚禮進行曲》和《葬禮進行曲》,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和社會功能,直面單元教學難點,突出單元主題。

  2.1.3 增加音樂素材,拓寬學習廣度。由于初中音樂教科書中的“人文主題”內(nèi)涵較為寬泛,因此課堂上一般只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教學。而初中生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認知和探索欲,對此,教師可在單元教學內(nèi)容基礎上,適當增加音樂素材,拓寬單元學習的廣度。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繽紛舞曲”時,由于該單元包含了圓舞曲、波爾卡、探戈三種音樂體裁和一首少數(shù)民族舞曲,而舞曲體裁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僅依靠教科書中的作品無法滿足學生對舞曲的學習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