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淺談中學音樂課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鄧繼英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鄉(xiāng)中學 鄧繼英


  [摘要] 音樂既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質,又能向人傳遞思想情感,潛移默化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調,對構建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家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入手,論述了如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教育教學中。


  [關鍵詞] 音樂;教育;德育;時代


  1、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音樂教育屬于美育的范疇,與德育教育存在著緊密地聯(lián)系,又有自身固有的特點。音樂教育的特點或本質就是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目的。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態(tài)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使學生具有感受、表現(xiàn)、欣賞音樂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弘揚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熟悉、熱愛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這些教學目標與德育教育的目標有很多是一致和相互促進的。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一方面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另一方面又使道德情操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進一步提升精神境界。中學時代是學生一生一個非常特殊而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不但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時期,而且是世界觀培養(yǎng)和形成的時期。成年后對于善惡美丑的判別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時期價值觀趨向的形成。在這一方面,音樂教育對人的精神的潛移默化,有時候比政治思想教育來得更加深刻和直接。例如:當帶領學生欣賞《祖國頌》、《保衛(wèi)黃河》等這些歌曲作品時,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祖國的命運、榮辱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


  2、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教育教學中


  2.1 把握教材,進行德育教育。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鉆研教材,剖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著重點。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審美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指導浸染。如教師在教唱革命歷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時,可以指導學生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歌詞和跌宕升沉的旋律,使他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烈士前仆后繼用生命換來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再如教唱《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等歌曲時,在雄壯、抒情、美妙的旋律里,使中學生體味祖國山河的絢麗,人民英雄的勤懇勇敢,喚起他們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培育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深摯激情。這些豐碩的德育內在教育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去發(fā)現(xiàn)、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給學生,經由過程活躍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出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斷培育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2.2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德育寓于形式中。音樂教師要


  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采納多樣的教學手段,聯(lián)系現(xiàn)實指導學生入情入境,使之發(fā)生強烈的激情共識,為學生供給更寬敞的內容和前提,不僅使課內教育獲得延長和升華,而且豐富了德育的內容,開辟了思想教育的新路子。例如,我們可以經由過程講述音樂故事加深學生印象;聯(lián)系音樂游戲讓學生在興奮的音樂空氣中輕松地欣賞音樂;操作歌曲表演培育學生的信念并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經過指導朗誦歌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經過指導賞識旋律使學生在旋律的賞識中,體味、感應感染和貫通音樂的無限力量,使心靈得以凈化,激情不竭升華,從中提高審美能力;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陶冶等等??傊浻蛇^程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在音樂課中慢慢滲入德育教育。


  2.3 示范教育,教師要以身作則。教師的思想、激情、言語等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浸染。所以,除了要讓德育教育滲入于教學中,也需要把德育教育滲入于自己體態(tài)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日常平常嚴格要求自己,抓好自我?guī)煹潞B(yǎng),為人師表。如教師整潔細膩的衣著、自然劃定禮貌的教態(tài)、形象活躍的說話、富有激情的唱歌、美妙悅耳的琴聲、確切嫻熟的批示、工整的板書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身教重于言教,從道德教育來說,理論的說服,必須伴以楷模的示范。所以,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必然要注重身教,為人師表。


  3、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


  中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期,對是非鑒別能力不強,容易偏激。面對社會轉型期的沖擊,學校德育工作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抵御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精神財富和傳統(tǒng)。針對學校以青少年為主的辦學體制,在具體的德育工作上應有所側重,應審時度勢,借助信息技術把國際、國內、校內融化貫通為一體,構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終身教育的學習理念。


  傳統(tǒng)音樂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需要。音樂教師也要跟上時代步伐,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寓教于樂、寓教于德。我們應摒棄“說教式”的德育教育方式,要及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在音樂的常規(guī)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好的習慣,如正確的演唱姿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等。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糾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音樂課雖然希望學生能活躍課堂,但沒有紀律的約束是不行的,無視紀律,會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課堂才能保證德育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


  總之,音樂素質的教育除了本身的藝術性外,在對學生進行品德修養(yǎng)方面,同樣具有不能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的德育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音樂教學之中,起到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陜西人民出版社.


  [2]中小學音樂教育.浙江省音樂家協(xié)會(. 總第170期).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