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民歌教學之我見
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嘗試即興填詞創(chuàng)作:《趕牲靈》填詞, 創(chuàng)作師生版信天游。要求:上句比興, 下句點題;運用疊詞, 盡量用上襯詞。老師先寫出:后排排的 (那個) 男生呦, 請?zhí)?(那個) 頭; (哎呀) 快睜睜 (那個) 眼睛呦, 往黑板 (那個) 看。學生馬上回應:前面面的老師呦, 請行行好;可憐的我們呦, 累壞了。師生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幽默風趣的演唱。
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陜北民風及區(qū)域文化,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信天游的音樂特點及形成原因, 讓學生知其然想其所以然, 加深對民歌音樂的理解深度;引導學生在學唱和創(chuàng)編中反復體會民歌的深厚魅力確保民歌教學的可持續(xù)性。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民歌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采取了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三種有效途徑, 提升了學生興趣確保了民歌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 民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傳承及發(fā)揚需要每個國人的參與, 某種程度上又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然而在初中課堂民歌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因此民歌教學是任重而道遠。本文舉以上之例, 無非是說明音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進行教學活動。人有差別, 教無定法。希望為民歌的普及和提升新一代國人文化認同感提供一定程度科學合理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李寶珠, 木蘭, 呂宏久.各族民間歌曲選[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02:61.
[2]理查茲等, 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辭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82.
[3]馬俊燕.讓“信天游”“游”起來的音樂文化在課堂中的教學解讀.[EB/OL]http://www.njschool.cn/Item/2404.aspx